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TCT2011]支架内血栓形成机制(MOST)的研究

The Mechanism Of Stent Thrombosis (MOST) study.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1/11/29 15:11:02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支架内血栓形成(ST)可能发生在支架植入晚期,其发生原因仍不明朗。对该类患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进而了解支架的相关特征对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我们的目的在于采用OCT对发生ST的连续患者的支架支撑覆盖面和血栓切除术后的异位进行评估。

  背景:支架内血栓形成(ST)可能发生在支架植入晚期,其发生原因仍不明朗。对该类患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进而了解支架的相关特征对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我们的目的在于采用OCT对发生ST的连续患者的支架支撑覆盖面和血栓切除术后的异位进行评估。
  方法:支架内血栓形成机制(MOST)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非随机的注册研究,入选了23名患者(6名亚急性和17名晚期或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入选时间从2010年1月起到2011年7月止。入选患者与对照受试者进行1:1配对,两组患者均在同一时期,和支架置入的同一时间间隔在同一核心实验室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支架评估。所有病例均在经过验证的核心实验室(RHR,罗马)进行了盲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两个研究组的患者在所有基线特征方面均相似。
  结果:总之,分别分析了16367名支架内血栓患者和13047名对照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支架不覆盖和支架贴壁不良的几率高(见表)。所有出现支架内血栓的患者之前都有双重抗血小板疗法的中断经历(n=14例)或者对氯吡格雷疗法表现出高残余血小板活性。
  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支架内血栓的患者表现出较高的支架不覆盖和支架贴壁不良几率。高血小板活性似乎也是一个必要的共同因子。

版面编辑:赵书芳  责任编辑:聂会珍



支架内血栓形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支架内血栓形成机制研究 MOST研究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